a chronology of thoughts.
welcome
Everybody has a secret world inside of them. All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I mean everybody. No matter how dull and boring they are on the outside, inside them they’ve all got unimaginable, magnificent, wonderful, stupid, amazing worlds. Not just one world. Hundreds of them. Thousands maybe.
« back forward »
29 November 2014, 00:47
於歐陽文風新書交談會有感 

今天我稍微在月樹里和大家分享了我的小故事。但由於我口條不好,說漏一大堆,所以在這裡整理了一番。

歐陽文風在今天於月樹的交談會里說,為什麼藝術家里有很多都是同性戀,關鍵在於勇敢。

但對我來說不止如此,那就是,自我。一個藝術家必備的感性/非理性,就是自我的一種。就是說,藝術家容許自己感性自我大於理性自我。其實同性戀根本沒什麼好驚訝的,只是這個社會造就了我們同性戀的自我和一般人不太一樣。所以作為(已出櫃的)的同性戀和藝術家的自我,雖然不太一樣,但共同點在於,他們肯勇敢地面對屬於他們的自我。(黃子華曾用很幽默詼諧的方式告訴我們,我們這些現代人的自我連一個流浪漢的自我都不如,還調侃說自我那麼大要幹嘛?膀胱夠大就行了唄。)

在這個現代理性主義社會裡面,有著一個趨勢,一個有別于主流的一個趨勢,一個逐漸在解放自我的趨勢。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個流行,但是以我的理解大概就是個實現自我價值觀的其中一條道路吧。在我兩三年前買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個高中生,那時候在這本書里印象最大的是“人累是命運共同體,傷害同性戀的同時也在傷害著異性戀”。一切的理解只在於同性戀之內。

作為一個藝術系學生,這本書一直都在影響我,而且這影響也慢慢在改變。告訴我不只是要以同性戀的身份為傲,而也是要以同性戀這個角度看待這個世界,它提醒了我這個社會不只有我們這些與眾不同的同性戀,也有更多更多不同於我們的存在。我很慶幸我是個同性戀,也慶幸自己看了這本書。雖然看了這本書我也沒有以任何關於同性戀的議題作為創作題材,但這是可以選擇的。它所改變的正是我的思想,我的創作模式,不再僅限于以異性戀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是以同性戀或甚至另一個或更多角度去面對身邊所發生的一切。

作為一個同性戀者,在過去的封閉時代無法解放自我,我們等到了二十一世紀,一個終於可以自由的年代,我們都是幸運的,我們為什麼還要被關在一個壓抑自我的框框內?所以,到最後,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勇氣了。

這本書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同性戀,而是教會了我如何向自己交代我自己的人生。所以我選擇了藝術(感性),但同時我也選擇了哲學(理性)。